close

    紅蘋果電腦維修工作室

 
 

 

 

司馬懿的三子司馬榦是個戀屍狂,他是真的姦屍嗎?

 

司馬榦,字子良,司馬懿嫡三子,

張春華所生,胞兄為司馬師、司馬昭。

 

張春華對43歲才生下的第三子司馬榦,自然疼愛有加。

 

當時司馬師24歲,司馬昭21歲,多出來的弟弟都感到啼笑皆非。

 

自己的老爹司馬懿罵老媽「老物可憎」,但卻能一邊罵人,一邊生小孩。

 

再加上司馬榦只比司馬昭的嫡長子司馬炎大4歲。

 

兩個人從小就嬉戲在一起,因此司馬榦深得兩位兄長疼愛。

 

司馬氏是書香世家、名門世族,兩個人從小就深受文學薰陶,長大後自然也都是才華洋溢。

 

長大後司馬榦和司馬炎雖然都是文采斐然,但其個性卻是一個神經異常,一個好色無度。

 

司馬炎因縱慾過度,享年五十五歲,          

司馬家的長壽基因,顯然沒讓他多活幾年。

 

而司馬榦個性詭異,更有驚世駭人的「戀屍癖」。

 

在優雅環境下長大的小孩,為什麼長大後卻變成個性古怪呢?

 

小編這一篇,就跟大家一起探討司馬榦的戀屍癖。

 

《晉書宣五王》上紀載:

……遣諸王之國,榦有篤疾,性理不,而頗清虛靜退,簡於情欲,故特詔留之」

 

意思是:西元277年,晉武帝讓在京都的藩王回到封地,平原王司馬榦也在名單裡面。

 

但因為司馬榦患有精神疾病,情緒很不穩定,加上他秉性清高,對名利之事沒有興趣。

 

所以晉武帝司馬炎為了照顧他,就下旨讓他留在京城。

 

從這裡可以知道,司馬榦確實有精神疾病,連一起長大的司馬炎都特別照顧他。

 

《晉書·宣五王》上紀載:

「前後愛妾死,既斂,輒不釘棺,置後空室中,數日一發視,或行淫穢,須其屍壞乃葬之」

 

意思是:司馬榦前後幾個愛妾死了之後,按照習俗,大體應該要放進棺材,棺材還要用釘子釘好。

 

 

司馬榦卻叫人不要釘上釘子,還要人把棺材放在後院的空屋裡。

 

司馬榦常常去看死掉的愛妾,有時還會淫屍取樂,一直到屍體已經腐敗不堪,才讓人下葬。

 

一個皇帝的親叔叔,不去找嬌豔的女子,卻抱著女屍淫樂?

 

以現代心理學分析,其實司馬榦是一個可憐的人。

 

因為他在現實社會中沒有安全感,覺得他無法掌控活人。

 

心理上就轉向了死人,因為在死人面前,他是個強大的主宰者,他能掌控死人的一切。

 

有人分析司馬榦會有這種精神異常,與他的成長環境有關。

 

 

自己的父親和兄長用殺戮奪取曹魏政權,數以萬計的人命在他眼前被屠殺。

 

當年司馬懿發動「高平陵之變」,對曹爽等政敵都是夷三族。

 

大哥司馬師對政敵毫不手軟,二哥司馬昭更在光天化日之下殺掉皇帝曹髦。

   

自己的父兄太過強大,雄霸天下,受到所有人的臣服跪拜。

 

不服的人選擇辱罵嘲諷,而怕死的人選擇諂媚奉承。

 

因此司馬榦就是在殺戮和被殺、諂媚和辱罵中成長,這讓司馬榦心裡留下了陰影。

 

 

 

現實既然這麼可怕,愛情呢?司馬榦能不能從愛情找到撫慰呢?

 

司馬懿和劉春華,本來是一對恩愛夫妻、患難與共。

 

但是父親見到柏夫人的美麗,便開始疏遠母親,以至於後來母親想見父親一面都變成了奢望。

 

他的大哥司馬師,妻子出身曹氏宗親,大嫂跟大哥常常議論朝政,事事出謀劃策。

 

兩人鶼鰈情深,本是一對模範夫妻。

 

但是,有頭腦的大嫂漸漸看出司馬師想要謀逆,便常勸解司馬師。

 

司馬師便開始猜忌,這一個來自曹氏宗親的妻子。

 

最後,司馬師選擇毒死了年僅24歲的妻子。

 

眼看兄嫂從兩情相悅轉為毒殺愛侶,司馬榦知道夫妻之間也是危機四伏。

 

西元290年,晉武帝司馬炎駕崩,次子司馬衷即位,是為晉惠帝。

 

司馬衷的皇后賈南風,生性暴戾喜好嫉妒,看見其他妃嬪有孕,卻以戟打她們的腹部,令他們流產。

 

看到女人這麼可怕,司馬榦也只能選擇不相信愛情了。

 

司馬榦還有很多行為怪異的地方,史學家有些說他是精神異常,有些卻有另一種說法:

 

《晉書》由房玄齡等人合著,作者共「二十一人」。

 

由二十一個唐朝學者所寫的史書,應該比較有公信力。

 

《晉書》上紀載:

「性理不,世莫之測。及其處亂離之際,屬交爭之秋,而能遠害全身,享茲介福,其愚不可及已」

 

這句話的大意是:

司馬榦的怪異行為是因為身處亂世,才假裝出來的。

 

司馬榦因為這種「韜晦」的行為,避免了禍害自己,還能集榮寵於一身,這可是大智若愚的最高境界。

 

魏晉時期,「韜晦」本來就是用來避禍,豪族名士身處亂世,常常用此來明哲保身。

 

所以,這些「似瘋非瘋」、「似蠢非蠢」的怪異行為,在當時可是很流行的。

 

司馬榦的父親司馬懿更是其中的佼佼者,如果不是司馬懿裝病騙過曹爽,怎麼會有成功的「高平陵之變」

 

沒有「高平陵之變」,也就沒有了之後司馬家族掌控曹魏實權,進而篡魏改建新朝的事了

 

而司馬榦姦屍的事情是發生在自己的王府裡面,如果嚴加管制怎麼可能會流傳出來。

 

而且,司馬榦年輕時精神異常,老年時卻一直身居要職,晉惠帝還讓他「劍履上殿,入朝不趨」

 

朝中官員、司馬氏宗親對他都是尊敬有加,試想,誰會尊重一個老神經病呢?

 

所以,有些史學家便覺得司馬榦有乃父之風,繼承了司馬懿「」的才能。

 

西元311年,司馬榦壽終正寢,享年八十歲。

 

 

自此以後,留給世人的,只有史書記載的那幾行讓人難以解釋的文字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司馬懿的三子司馬榦是個戀屍狂,他是真的姦屍嗎?

 

司馬榦,字子良,司馬懿嫡三子,張春華所生,胞兄為司馬師、司馬昭。

 

張春華對43歲才生下的第三子司馬榦,自然疼愛有加。

     

當時司馬師24歲,司馬昭21歲,對多出來的弟弟都感到啼笑皆非。

 

自己的老爹司馬懿罵老媽「老物可憎」,但卻能一邊罵人,一邊生小孩。

 

再加上司馬榦只比司馬昭的嫡長子司馬炎大4歲。

 

兩個人從小就嬉戲在一起,因此司馬榦深得兩位兄長疼愛。

 

司馬氏是書香世家、名門世族,兩個人從小就深受文學薰陶,長大後自然也都是才華洋溢。

 

長大後司馬榦和司馬炎雖然都是文采斐然,但其個性卻是一個神經異常,一個好色無度。

 

司馬炎因縱慾過度,享年五十五歲,       司馬家的長壽基因,顯然沒讓他多活幾年。

 

而司馬榦個性詭異,更有驚世駭人的「戀屍癖」。

 

在優雅環境下長大的小孩,為什麼長大後卻變成個性古怪呢?

 

小編這一篇,就跟大家一起探討司馬榦的戀屍癖。

 

《晉書・宣五王》上紀載:

「……遣諸王之國,榦有篤疾,性理不恒,而頗清虛靜退,簡於情欲,故特詔留之」

 

意思是:西元277年,晉武帝讓在京都的藩王回到封地,平原王司馬榦也在名單裡面。

 

但因為司馬榦患有精神疾病,情緒很不穩定,加上他秉性清高,對名利之事沒有興趣。

 

所以晉武帝司馬炎為了照顧他,就下旨讓他留在京城。

 

從這裡可以知道,司馬榦確實有精神疾病,連一起長大的司馬炎都特別照顧他。

 

《晉書·宣五王》上紀載:

「前後愛妾死,既斂,輒不釘棺,置後空室中,數日一發視,或行淫穢,須其屍壞乃葬之」

     

意思是:司馬榦前後幾個愛妾死了之後,按照習俗,大體應該要放進棺材,棺材還要用釘子釘好。

 

 

司馬榦卻叫人不要釘上釘子,還要人把棺材放在後院的空屋裡。

 

司馬榦常常去看死掉的愛妾,有時還會淫屍取樂,一直到屍體已經腐敗不堪,才讓人下葬。

 

一個皇帝的親叔叔,不去找嬌豔的女子,卻抱著女屍淫樂?

 

以現代心理學分析,其實司馬榦是一個可憐的人。

 

因為他在現實社會中沒有安全感,覺得他無法掌控活人。

 

心理上就轉向了死人,因為在死人面前,他是個強大的主宰者,他能掌控死人的一切。

 

有人分析司馬榦會有這種精神異常,與他的成長環境有關。

 

 

自己的父親和兄長用殺戮奪取曹魏政權,數以萬計的人命在他眼前被屠殺。

 

當年司馬懿發動「高平陵之變」,對曹爽等政敵都是夷三族。

 

大哥司馬師對政敵毫不手軟,二哥司馬昭更在光天化日之下殺掉皇帝曹髦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

自己的父兄太過強大,雄霸天下,受到所有人的臣服跪拜。

 

不服的人選擇辱罵嘲諷,而怕死的人選擇諂媚奉承。

 

因此司馬榦就是在殺戮和被殺、諂媚和辱罵中成長,這讓司馬榦心裡留下了陰影。

 

 

 

現實既然這麼可怕,愛情呢?司馬榦能不能從愛情找到撫慰呢?

 

司馬懿和劉春華,本來是一對恩愛夫妻、患難與共。

 

但是父親見到柏夫人的美麗,便開始疏遠母親,以至於後來母親想見父親一面都變成了奢望。

 

他的大哥司馬師,妻子出身曹氏宗親,大嫂跟大哥常常議論朝政,事事出謀劃策。

 

兩人鶼鰈情深,本是一對模範夫妻。

 

但是,有頭腦的大嫂漸漸看出司馬師想要謀逆,便常勸解司馬師。

 

司馬師便開始猜忌,這一個來自曹氏宗親的妻子。

 

最後,司馬師選擇毒死了年僅24歲的妻子。

 

眼看兄嫂從兩情相悅轉為毒殺愛侶,司馬榦知道夫妻之間也是危機四伏。

     

西元290年,晉武帝司馬炎駕崩,

次子司馬衷即位,是為晉惠帝。

 

司馬衷的皇后賈南風,生性暴戾喜好嫉妒,看見其他妃嬪有孕,卻以戟打她們的腹部,令他們流產。

 

看到女人這麼可怕,司馬榦也只能選擇不相信愛情了。

 

司馬榦還有很多行為怪異的地方,史學家有些說他是精神異常,有些卻有另一種說法:

 

《晉書》由房玄齡等人合著,作者共「二十一人」。

 

由二十一個唐朝學者所寫的史書,應該比較有公信力。

 

《晉書》上紀載:

 

「性理不恒,世莫之測。及其處亂離之際,屬交爭之秋,而能遠害全身,享茲介福,其愚不可及已」

 

這句話的大意是:

司馬榦的怪異行為是因為身處亂世,才假裝出來的。

 

司馬榦因為這種「韜晦」的行為,避免了禍害自己,還能集榮寵於一身,這可是大智若愚的最高境界。

 

魏晉時期,「韜晦」本來就是用來避禍,豪族名士身處亂世,常常用此來明哲保身。

 

所以,這些「似瘋非瘋」、「似蠢非蠢」的怪異行為,在當時可是很流行的。

 

司馬榦的父親司馬懿更是其中的佼佼者,如果不是司馬懿裝病騙過曹爽,怎麼會有成功的「高平陵之變」

 

沒有「高平陵之變」,也就沒有了之後司馬家族掌控曹魏實權,進而篡魏改建新朝的事了

 

而司馬榦姦屍的事情是發生在自己的王府裡面,如果嚴加管制怎麼可能會流傳出來。

 

而且,司馬榦年輕時精神異常,老年時卻一直身居要職,晉惠帝還讓他「劍履上殿,入朝不趨」

 

朝中官員、司馬氏宗親對他都是尊敬有加,試想,誰會尊重一個老神經病呢?

 

所以,有些史學家便覺得司馬榦有乃父之風,繼承了司馬懿「装肖维」的才能。

 

西元311年,司馬榦壽終正寢,享年八十歲。

 

 

自此以後,留給世人的,只有史書記載的那幾行讓人難以解釋的文字。

 

 

 

 

 
 
 
arrow
arrow

    naipin20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